佛陀教導我們如何發展我們的四個崇高特質,慈、悲、喜、捨。 當我們見到一個痛苦的人時,與其認為這是他自作自受或者是他的業障, 不如對他生起悲心。當我們見到一位成功人士時,與其生起嫉妒心,不如生起歡喜心。 或者當我們面對逆境時,與其失去心的平衡,不如保持平靜及平等心(捨心)。 對十方的一切眾生,我們感受到無私的愛(慈心)。這些都是一位有靈性修養的人的特質。
2007-09-18
父母的教育
我們對於一切眾生,全心全力幫助他什麼?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、轉迷為悟,首先幫助他轉惡為善。怎樣幫助他呢?自己做出樣子給他看,不做出榜樣給他看沒有用。所以古聖先賢的教學,都是做樣子給人看。從前做父母的懂得,知道這個道理,所以父母在兒女面前,言談舉止都不能夠違背禮。為什麼呢?這叫家庭教育,做給兒女看,兒女從小就看到、就聽到,這是一個負責任的父母,是一個真正愛護子女的父母。絕對不給兒女有一個不好的印象。從前人懂得,現在人不懂了,所以現在許許多多,我們一些同修常常談到兒女不聽話。他沒有想想兒女為什麼不聽話?決定不能怪兒女,他年歲小不懂事,只知道模仿,大人表現怎麼樣他就學習。由此可知兒女不聽話、學生不聽話,責任在哪裡?父母自己本身沒做好,老師本身沒做好,回過頭來反省,原因就找到了。儒家所謂是「父不父則子不子」,你做父母不像做父母的樣子,你的兒女當然也就不像做兒女的樣子。
《三字經》上前面四句話重要,那是古聖先賢教育的總綱領、總原則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我們講最淺的,不要講太深,講最淺近的,小孩生下來都是善良的,都是好的,怎麼會變呢?底下兩句: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。習是他所學的,嬰兒睜開眼睛他就會看,他那個印象深刻。你給他看些什麼?最初第一個印象幾乎就跟本性一樣,現在有幾個人懂得這個道理?所以一個人的成就,他的根是家庭教育,老師的教育是幫助他完成,根在家庭教育。所以父母尊敬師長,做出尊敬師長的樣子讓子女看,兒女看到父母對老師這麼尊重,他對老師有信心,接受老師的教導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